本地存儲
1.1 本地存儲由來的背景
由于HTML4時代Cookie的大小、格式、存儲數據格式等限制,網站應用如果想在瀏覽器端存儲用戶的部分信息,那么只能借助于Cookie。但是Cookie的這些限制,也就導致了Cookie只能存儲一些ID之類的標識符等簡單的數據。
下面是Cookie的限制:
大多數瀏覽器支持最大為 4096 字節的 Cookie。
瀏覽器還限制站點可以在用戶計算機上存儲的 Cookie 的數量。大多數瀏覽器只允許每個站點存儲 20 個Cookie;如果試圖存儲更多 Cookie,則最舊的 Cookie 便會被丟棄。
有些瀏覽器還會對它們將接受的來自所有站點的 Cookie 總數作出絕對限制,通常為 300 個。
Cookie默認情況都會隨著Http請求發送到后臺服務器,但并不是所有請求都需要Cookie的,比如:js、css、圖片等請求則不需要Cookie。
為了破解Cookie的一系列限制,HTML5通過JS的新的API就能直接存儲大量的數據到客戶端瀏覽器,而且支持復雜的本地數據庫,讓JS更有效率。
html5支持兩種的WebStorage:
永久性的本地存儲(localStorage)
會話級別的本地存儲(sessionStorage)
1.2 永久性的本地存儲:localStorage
在最新的JS的API中增加了localStorage對象,便于用戶存儲永久存儲的Web端的數據。而且數據不會隨著Http請求發送到后臺服務器,而且存儲數據的大小基本不用考慮,因為在Html5的標準中要求瀏覽器至少要支持到4MB.所以,這完全是顛覆了Cookie的限制,為Web應用在本地存儲復雜的用戶痕跡數據提供非常方便的技術支持。接下來就將介紹localStorage的常用的方法。
localStorage提供了四個方法來輔助我們進行對本地存儲做相關操作。
setItem(key,value)添加本地存儲數據。兩個參數,非常簡單就不說了。
getItem(key)通過key獲取相應的Value。
removeItem(key)通過key刪除本地數據。
clear()清空數據。
代碼如下:
<script type="text/javascript"> //添加key-value 數據到 sessionStorage localStorage.setItem("demokey", "http://www.shiyanlou.com"); //通過key來獲取value var dt = localStorage.getItem("demokey"); alert(dt); //清空所有的key-value數據。 //localStorage.clear(); alert(localStorage.length); </script>
1.3 會話級別的本地存儲:sessionStorage
在HTML5中增加了一個Js對象:sessionStorage;通過此對象可以直接操作存儲在瀏覽器中的會話級別的WebStorage。存儲在sessionStorage中的數據首先是Key-Value形式的,另外就是它跟瀏覽器當前會話相關,當會話結束后,數據會自動清除,跟未設置過期時間的Cookie類似。
sessionStorage提供了四個方法來輔助我們進行對本地存儲做相關操作。
setItem(key,value)添加本地存儲數據。兩個參數,非常簡單就不說了。
getItem(key)通過key獲取相應的Value。
removeItem(key)通過key刪除本地數據。
clear()清空數據。
代碼如下:
<script type="text/javascript"> //添加key-value 數據到 sessionStorage sessionStorage.setItem("demokey", "http://blog.itjeek.com"); //通過key來獲取value var dt = sessionStorage.getItem("demokey"); alert(dt); //清空所有的key-value數據。 //sessionStorage.clear(); alert(sessionStorage.length); </script>
1.4 強大的本地數據
雖然HTML5已經提供了功能強大的localStorage和sessionStorage,但是他們兩個都只能提供存儲簡單數據結構的數據,對于復雜的Web應用的數據卻無能為力。逆天的是HTML5提供了一個瀏覽器端的數據庫支持,允許我們直接通JS的API在瀏覽器端創建一個本地的數據庫,而且支持標準的SQL的CRUD操作,讓離線的Web應用更加方便的存儲結構化的數據。接下里介紹一下本地數據的相關API和用法。
操作本地數據庫的最基本的步驟是:
第一步:openDatabase方法:創建一個訪問數據庫的對象。
第二步:使用第一步創建的數據庫訪問對象來執行transaction方法,通過此方法可以設置一個開啟事務成功的事件響應方法,在事件響應方法中可以執行SQL.
第三步:通過executeSql方法執行查詢,當然查詢可以是:CRUD。
接下來分別介紹一下相關的方法的參數和用法。
1.4.1 openDatabase方法